
MLF加量幅度顯著上升,主要受信貸投放保持高水平及政府債券融資規模大幅上升影響。
10月16日,中國人民銀行公告稱,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,人民銀行開展1060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和789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(MLF)操作,充分滿足了金融機構需求。由于當日有5000億元MLF到期,此舉實現超額續做2890億元MLF。
綜合業內專家分析來看,10月MLF操作利率不變符合市場預期。MLF大規模加量續作,在持續釋放穩增長政策信號的同時,也能為特殊再融資債券發行營造有利條件,切實防范地方債務風險。
加量幅度擴大
進入10月,MLF加量幅度顯著上升。10月16日,央行開展7890億元MLF操作,本月MLF到期量為5000億元;本月MLF操作利率為2.50%,上期為2.50%。MLF續作加量2890億元,加量幅度在上月1910億元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。
在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看來,直接原因在于,主要受信貸投放保持高水平及政府債券融資規模大幅上升影響,9月以來市場利率大幅上行,其中,1年期商業銀行(AAA級)同業存單到期收益率已升至MLF操作利率附近——9月均值為2.43%,較上月上行0.17個百分點,進入10月以來均值水平進一步升至2.46%,央行7天期逆回購利率(DR007)更是持續運行在短期政策利率(1.8%)上方。這意味著,盡管9月降準落地,釋放長期資金5000多億元,但當前銀行體系流動性水位仍在持續下降,MLF操作需求相應上升。
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,10月作為季初月份,通常財政收入會超過支出,將向市場回籠部分資金,給流動性帶來一定壓力。從時間上看,因中秋國慶假期,10月增值稅、所得稅等主要稅種申報截止日順延至23日,一般申報截止日后兩個工作日為繳稅走款高峰期(24-25日),疊加月末臨近,將使得機構融出心態比較謹慎,資金面暫難回寬松格局,需要MLF加量續做予以支持。
超額續做MLF也將為特殊再融資債券順利發行營造有利的市場條件,有效防范地方債務風險。
對此,王青表示,在9月專項債較大規模發行后,10月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資債券發行進入高峰期。截至10月13日,已有17個省市(含計劃單列市)公布總額高達7262.5萬億元的發行計劃,主要是為了償還、置換地方政府各類隱性債務。這意味著10月地方政府債券融資規模將在9月高增的基礎上進一步上升,也是本月MLF大規模超額續做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貨幣政策后續如何持續用力?
雖然本月MLF超額續作,但利率則保持2.5%不變。利率與上次持平符合市場預期。
今年內,人民銀行已兩次降息,經濟基本面逐步改善。10月13-14日,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第48屆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會議上表示,下一步,要持續用力、乘勢而上,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,著力擴大內需、提振信心,加快經濟良性循環,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。
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,這樣的表態比較積極,將有力地引導市場預期,也表明貨幣政策將更精準有力。下一步,可繼續推動政策利率適度下行,引導貸款市場報價利率(LPR)下降5-10個基點,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穩中有降。除了總量工具之外,下一步應更好地發揮好結構性工具作用。目前我國共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17個,在支持小微民營、科技創新、綠色發展方面,結構性工具的使用仍有不小空間。
王青則認為,未來是否會繼續降息,將主要取決于年底前宏觀經濟及樓市走向,不能完全排除這種可能。未來一段時間,國內物價會持續處于偏低水平,這也為進一步下調政策利率提供了較為有利的條件。伴隨匯市運行趨于平穩,匯率因素也不會對國內貨幣政策靈活調整構成實質性障礙。
而從匯率角度看,溫彬則認為,在國內外環境影響下,9月下旬以來,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持續位于7.3左右運行,匯價承壓對央行流動性投放形成一定掣肘,也一定程度上制約國內貨幣政策的空間和自由度。因此,為保持匯率穩定,防止出現超調,在“以內為主、內外均衡”的考量下,維持政策利率水平穩定也是最優選擇。